1988年,辞去银行工作的沈嘉伟决定自己创业,同其姊沈秀惠在铜锣湾开了名为Green Peace的服装店。80年代的香港对于时尚极其追求,诸多外来品牌极受年轻一代的追捧。彼时的香港时尚也并不成熟,外国潮牌不仅靠代购,价格也翻了数十倍。,而且还是有价无市。
沈嘉伟就是看到了这一点。起初,借助在银行的人脉,沈嘉伟依靠国际航班的空姐带货。这种方式让沈嘉伟赚了不少,但对生意规模却没有太大帮助。于是,他决定借助资本的力量,拿到品牌代理权。果然,沈嘉伟的生意越来越好,店铺迅速扩张。
然而,树大它总是招风。受到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指控的沈嘉伟只能将Green Peace更名为I.T。这个I.T并非什么互联网,而是Income Team,就是赚钱团队的意思。1998年,沈嘉伟引进日本时尚品牌,开始了他的扩张。与此同时,他萌生了做自我品牌的念头。
沈嘉伟的脑回路也算清奇,他邀请了毫无经验但在世界都相当著名的张曼玉任品牌设计师。红透半边天的张曼玉让I.T品牌人气大涨,成了年轻人追逐的白月光。2000年,I.T便成了百德新街的时尚霸主。
除了张曼玉,I.T的大火还有一个因素——邱淑贞。沈嘉伟31岁之际,同香港女神邱淑贞走进婚姻殿堂。而邱淑贞十分支持丈夫的事业,不惜拿出全部积蓄帮助公司发展,更代言了I.T。此后更是亲自飞往欧美日韩亲自挑选货物。
白手起家的故事并不能引起大众的注意,但张曼玉以及邱淑贞的足以让I.T成为家喻户晓的风向标。在巨大流量的推动下,I.T不仅风靡了香港,更走向大陆,走向世界。就连I.T的上市,都是邱淑贞拿出自己的积蓄抵押银行才有了沈嘉伟的上市梦圆。
上市后,I.T对其他潮牌进行收购,例如2.3亿元日元,拿下日本潮牌ABathingApe母公司90.27%的股权,4.23亿港元拿下瑞典潮牌AcneStudios约10%的股权。巅峰之际,I.T在香港的分店就达295家,旗下自主品牌更是多达20多个。
然而,快速扩张的I.T也逐渐暴露出它的颓势,劳动力与租金的巨大压力使得其不得不考虑关店。自2014年后,I.T平均每年关店15家。即使如此,2019年底,其在全球依旧拥有834家店铺。
期间,为了挽救颓势,I.T甚至签约吴亦凡成了集团首位代言人,但依旧挽救不了香港消费力的低迷。再加上疫情的影响,这个香港时尚巨头逐渐有了“廉颇老矣”之势。
尽管生意不顺,但沈嘉伟的生活却没有改变,豪车照买,生活依旧奢侈。虽说分红连年下跌,但2000万的年薪却是依旧的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