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说:暖场节目由人间音缘合唱团带来合唱《我和我的祖国》;焉隽豪老师独唱《我的太阳》。
感谢“扬州讲坛”为我提供了和大家交流的机会。说到我的身份,有一个我蛮在意的,就是书香江苏形象大使。在一般人的印象中,形象大使应该是帅哥靓妹。我都已过知天命之年了,而且头发也不多,怎么做大使形象?领导说:“我们要的就是你这样的效果”(笑)。我们经常讲:腹有诗书气自华,我却悟出了一个新的道理:读书不仅明智,而且可以增加颜值。
何谓“历史”?为何要懂历史?
历史,就是在一定的时间里与一定的空间中,由人的活动所构成的连续的过程。人之于历史,正如星云大师在《佛光菜根谭》中的描述:“有的人用精勤写历史,有的人用金钱写历史,有的人用血汗写历史,有的人用逢迎写历史,有的人用忠贞写历史,有的人用谄媚写历史,有的人用智慧写历史,有的人用慈悲写历史。”这样的个人写出的历史,构成了家族的历史,家族的历史,构成了民族的历史,民族的历史,构成了国家的历史。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在创造属于个人、属于家族、属于民族、属于国家的历史……
然而无论如何,历史毕竟是过去,今天为何要懂历史呢?归根结底,历史研究无关古人旧事,古人故矣,旧事往矣,所以我们追问历史的终极目的,在于理解当下、规划未来。
今天我与诸位交流的主题是“中国古代改朝换代的奥秘”。追问中国五千年文明史,一个最显著的政治现象,就是改朝换代。改朝换代是能够给予今人诸多启示的历史。
图说:胡教授从文化、地理、历史等方面以幽默睿智的语言,深入浅出地对中国古代各朝代进行了讲解,现场掌声不断,吸引近千名听众到场听讲。
奥秘之一:历史宿命
在中国古代,各个王朝的治乱兴衰、改朝换代,是无法改变的历史宿命。就明显的现象来说,无论朝代的长短,总是治乱兴衰而循环不已,往往是创业大帝,然后守成之主,然后养于后宫,然后是孱弱的或残暴的末主。至于中国统一王朝的一些神秘年数,比如短命王朝秦朝、新朝、武照的周朝都是15年,长寿王朝如唐朝、明朝、清朝都是276年,对这样的现象进行解释,就容易落入“宿命论”。
其实,归纳起来,改朝换代就阳谋与阴谋两种形式,即真刀真枪打江山的外力征服与宫廷政变篡天下的内部禅让;这又分成三个阶段,分水岭是公元9年王莽的代汉建新与960年赵匡胤的篡周立宋,一头一尾的近三千年以外力征服为主,中间的一千年以内部禅让为主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关键在于政治制度。中国历史存在的悖论是:在内朝与外朝、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,君弱臣强,难免出现权臣、内部禅让、君臣换位,君强臣弱,也会外来征服、民众造反、王朝易主。
奥秘之二:正当理由
改朝换代都有正当的理由,都有冠冕堂皇的说法,这联系着“得民心者得天下”的政治逻辑。《尚书》里说:“民之所欲,天必从之”,《孟子》里说:“得天下有道,得其民,斯得天下矣;得其民有道,得其心,斯得民矣。”
为了避免成为窃取天下的“小偷”,所以内部禅让既有尧、舜、禹禅让的美好记忆,又有天-天子-子民的“革命”理论,既有看似温情脉脉的表演,又有不能缺少的一套程序,这就是中国古代政治的“做戏”文化。
为了避免成为抢夺天下的“强盗”,外力征服,特别是不同民族间征伐式的改朝换代,对于汉族来说,往往有着“反清复明”一类的宣传,借此表明我不是抢夺了别人的天下,只是恢复了祖宗的江山,“反商复夏”、“反元复宋”、“反清复明”都是这个路子。至于非汉民族的“入主中原”,也有各自的理由,如匈奴刘渊自称“汉氏之甥”,拓跋鲜卑自称源于黄帝,大清的说法则是为明朝报仇雪恨。
奥秘之三:成龙效忠
中国古代的开国皇帝,往往或为“龙种”,或具异相。“龙种自与常人殊”,这就是所谓的凡圣有别、奇人异相。
对于臣子来说,“一人得道,鸡犬升天”,所以“新贵”容易理解。有意思的是前朝旧臣的选择,也都各有说法。入仕新朝者,所谓“良禽择木而栖,贤臣择主而事”或“变夷为夏”,这是“识天命”或“知大节”;不仕新朝者,所谓“忠臣不事二主”或“夷夏之防大矣”,这是“忠君”或“重礼”。入仕新朝者,讲究孝重于忠;不仕新朝者,强调忠重于孝。对于这些,我们需要理解的同情……
有种说法,“忠孝难以两全”,我举个案例:文天祥誓死不降蒙元,却劝弟弟入仕,这就是追求忠孝两全的现实选择。他写给弟弟文璋的信说:“我以忠死,仲(二弟文璧)以孝仕,季(三弟文璋)也其隐”,又致侄子文陞的信说:“汝生父(文璧)与汝叔(文璋),姑全身以全宗祀,惟忠惟孝,各行英志矣。”这才是完整而真实的文天祥。
图说:胡阿祥教授为扬州讲坛题字:历史使人明智 佛光使人静心。
奥秘之四:万象更新
各个王朝立国之初,都会寻找正统依据,确定礼乐取向,显示万象更新。如何做到万象更新?这联系着五德终始、相生相克的理论。相克意味着征伐式的朝代更替,相生意味着禅让式的朝代更替,而无论生克,都事关所建王朝的合法依据,也就是正统地位的寻找、确立与表彰。一旦确定了“德”,接着就要改正朔、易服色、变制度了。
在这个过程中,最值得我们重视的,是追认的西汉的火德、现实的东汉与蜀汉的火德,于是火德、赤色(红色)、汉朝、汉族就形成了固定的联系,红色也就成了中国主体民族汉族的象征颜色。
奥秘之五:托古改制
开国伊始都要托古改制。托古改制寄寓了回归“黄金时代”的梦想、成为盛世圣君的追求。在农业经济与经验思维占优势的古代中国,托古改制是有道理的。托古改制的对象,多是夏商周三代中的周朝。周朝又为何成为托古改制的主要对象呢?因为它的国运长久、封建诸侯,因为它的制礼作乐、农业文明,因为孔子的赞美:“周监于二代,郁郁乎文哉!吾从周。”
奥秘之六:大势所趋
在中国历史上,虽然统一与分裂交替出现,但是统一为大势所趋,这是“卧榻之侧,岂容他人鼾睡”的道理,是历朝历代的正统追求,是改朝换代的强大动力。这既联系着经济方面的相互依赖、文化方面的儒家传统、政治方面的现实追求、心理方面的统一总比分裂好等等原因,也是由以汉族的、农耕的、儒家的、北方的文化为底色的中国传统所决定的。中国人珍惜和平、安定、统一。
图说:主讲人胡阿祥先生致赠鉴真图书馆典藏著作《吾国与吾民》。
读史使人明智
总而言之,以上的奥秘,都事关中国古代王朝的正统地位与文化取向,事关王朝的由来、立国的依据、继承的对象,因为只有这样,才是天命所钟、万民拥戴的正统王朝,否则就是僭越、篡夺、“反动统治”。
推而广之,由这样的改朝换代,我们又能感悟:中国古代的改朝换代史尽管表面显得凌乱,其实存在着诸多的规律,这些规律,使中国历史是治乱兴衰而循环不已,中国王朝是朝更代迭而连续不断,于是中国历史链接成了一个又一个整齐有序的周期小循环,这是中国历史尤为精彩的地方。在这中间,有许多经验值得汲取,有许多教训值得记牢,有许多智慧值得借鉴。比如中国古代政治的相信“宿命”、提倡“效忠”、讲究“理由”、追求“正统”、重视“经验”、向往“统一”,可以说是最讲“道德”的政治。
回到现实,没有历史的传承,何来现实?没有现实的存留,又何来历史?现实中有活着的历史,历史传承至今就成了现实。同样,解读中国古代改朝换代的奥秘、总结其中的规律,不仅是个历史的、学术的问题,也是启示我们理解当今社会的有效途径。
这就是知古然后知今、知此然后知彼吧,这就是历史使人明智、使人明德、使人平和、使人冷静、使人有趣的最浅显、也最深刻的道理吧!
图说:胡阿祥教授、扬州讲坛青年义工合影留念。
全文详见丨扬州晚报7/14 A5版
摄影丨史宏伟
江苏省扬州邗江区鉴真路一号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